发布者 :扫描器tipcode
发布时间:2023/4/11 10:56:28
RF手持终端设备
RFID手持机的应用是根据RFID数据传输方式的不同,设计应用于不同的场景。 RFID数据传输主要有三种方式,一种是电容耦合;二是电感耦合;三是电磁波传播。
看看电容耦合。这种方法利用电容场变化的原理进行数据传输,但这种方法有很强的局限性。读写器与标签天线的距离必须很近,这样才会有电容效应,读写器电压的变化可以让标签识别;其次,阅读器和标签天线需要较大的面积,以提供足够的发射能量。由于电容耦合技术的诸多缺点,现在很难看到这样的应用。
接下来,让我们谈谈电感耦合。该技术是最常见的RFID传输技术之一。传播。根据谐振频率、匹配差异和两个天线之间的距离,可以计算出两个天线之间的耦合系数。在阅读器传输数据的同时,能量也可以传输给标签。这种电感耦合的工作方式一般是一种近场通信技术。一般情况下,标签的工作距离约为10厘米。只有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,它才能工作到1米左右的距离。例如在15693协议(13.56MHz)下,在闸机天线的工作环境下,可以远距离读取标签。电感耦合的传输方式用于各种频率,包括从低频到超高频的所有频率。在 UHF 应用中,有许多环境需要近场应用。一个非常简单的实现是使用近场读取天线和近场标签天线。
电磁波传播。电磁波传播有两种方式,一种是利用背向散射电磁波传播技术,另一种是有源收发技术。这两种技术利用电磁波的传播,都可以远距离工作。一般工作距离可超过3米,距离可达数十米或数百米。其中背向散射技术多用于无源超高频技术,其特点是标签是无源的,其能量可以从从阅读器辐射的电磁波中获得。标签与读写器通信时,读写器不能停止工作,必须不断地向标签发射射频载波。标签对阅读器的射频载波进行调制反射,使阅读器接收到标签反射的数据。这种采用背向散射技术的无源RFID技术,一般标签成本很低,工作距离在8米左右。在非常特殊的环境下只能达到20米左右。例如,在车辆交通管理中,使用超标的大天线可以达到20米左右的距离。有源传输或双工传输技术主要用于有源标签的应用。它的特点是每个标签都有一个有源收发器,它的能量不是来自阅读器,而是来自自己的电池。当阅读器发出命令时,标签主动发送响应。该技术通讯距离远,读数稳定性强,但价格昂贵,电池寿命短,电池对高低温环境的要求也很高。
FG60RT-5G高功率RFID手持终端
产品特点
● 超高频采用Impinj E710/R2000 UHF模组
● 5G-强悍性能,支持最新Android 11.0,更加智能强大、安全,实现快速协同开发
● 无线传输;支持5G/4G/3G/2G全网通,支持SA/NSA;2.4GHz/5GHz双频WiFi,支持AC模式,快速漫游。低功耗蓝牙BT5.1(BLE),信息传输更快更强!
● 超长续航、支持极速充电;标配3.85V 4700mAh大容量电池,可选配6500mAh超大容量电池
手持终端pda-相关推荐:
pda手持终端设备
手持式移动终端pda
数据采集器手持